• 主页
  • 团队介绍
  • 心理服务
  • 新闻科普
  • …  
    • 主页
    • 团队介绍
    • 心理服务
    • 新闻科普

     

    • 主页
    • 团队介绍
    • 心理服务
    • 新闻科普
    • …  
      • 主页
      • 团队介绍
      • 心理服务
      • 新闻科普

      给叶冰裳送一张认知应对卡

      · 心理科普

      刘大强

      心理咨询师

      认知行为疗法(CBT)认为,情境引发认知,认知引发情绪及生理反应,并由此产生对应的行为,这些反应产生后果,形成新的情境。

      Section image

      在其中的“认知”方面,由浅入深可以分为三个类别:自动思维、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。

      1

      自动思维

      一个人在具体情境中产生的想法,是对情境迅速的、自动化的反应,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。当叶冰裳看到姜饶取出的情丝时,她的自动思维是:没有人爱我,情丝可以改变我的命运。

      2

      中间信念

      自动思维发源自中间信念。中间信念它包含了一些关于世界的态度、规则和假设。叶冰裳认为:没有人爱是很糟糕的(态度)。我必须得到别人的喜欢和庇护(规则)。如果没有人喜欢,我就活不下去(消极假设)。

      3

      核心信念

      归根结底,自动思维和中间信念都来自于更深处的核心信念。核心信念是一个人对自我、对他人、对世界最概括性的认知。我们多次看到叶冰裳表达:我不可爱。她认为,如果没有情丝,她就是一个被所有人抛弃、忽视的悲剧。在情感上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愿望。

      因此,在这一系列思维的影响下,叶冰裳做出了行动——拿走了不属于情丝。


      获得情丝后,“我不可爱”的核心信念依然在发挥强大的作用。萧凛对叶冰裳关怀备至,包容体贴,在一般的人看来,这些都是有力的“他喜欢我”的证明。但对叶冰裳来说,经过“我不可爱”这一核心信念的扭曲,她把萧凛的爱全部归因到情丝,完全无视自己本身的价值,为“我不可爱”增添了新的证据,因此更加强化了歪曲认知。

       

      在咨询工作中,对于认知的重建一般从较易捕捉、较易松动的自动思维开始。当觉察到自己认为“没有人爱我”时,可以尝试与自己辩论:

       

      Section image

      在辩论之后,可以根据反方的证据形成“认知应对卡”,在情绪波动的时候拿出来提醒自己,不要让扭曲的认知占据上风:

       

      Section image

      通过类似的原理,我们可以根据常见的扭曲自动思维制作很多应对卡,让更加理性、有效的思维取代歪曲认知,从而调节情绪和行为,让情境-认知-情绪-行为的关系建立起正向的循环。

      上一篇
      《灌篮高手》为什么可以用“情怀”杀疯?
      下一篇
      妈妈们的“情绪冲突”值得被看见
       回到主页
      strikingly icon上线了提供技术支持
      Cookie的使用
     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、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。一旦点击接受,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。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。 了解更多
      全部接受
      设置
      全部拒绝
      Cookie设置
      必要的Cookies
     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、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。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。
      分析性Cookies
     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,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。
      首选项Cookies
     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,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。
      保存